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产经新闻 >> 其它 >> 浏览文章

中欧高朋满座论坛吴敬琏谈“怎样重启改革”!

2013-3-19 7:38:22创业邦 【字体:

最近改革成为了大家点击率很高的一个关健词,无论是从去年年底的十八大,到现在正在进行当中的全国两会,以及各大媒体、街头巷尾,大家都在纷纷热议要不要改、如何改、怎么改、改什么。当然在人民大会堂开的那些政治会议离我们似乎有些远,但是这个阶段大家在网上调侃的“开窗可吸免费烟、自来水成了排骨汤”,这些事情似乎离我们并不遥远,因此我们每个人都会切身地感受到,国家确实需要改变点儿什么,而这一个改变又跟我们每一个社会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责无旁贷的。

【创业邦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区高朋满座论坛2013年第一讲于昨日在北京校园圆满落幕。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宝钢经济学教席教授吴敬琏担任主讲嘉宾,他演讲的题目是“怎样重启改革”。针对国内经济粗放发展以及腐败问题,吴老提出,应该坚持改革的道路,制定重点改革的方案和改革的总体规划,要克服阻力把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关于如何制订总体规划的问题,吴老提出两条线索:

线索一:从问题入手,分析现在现实的矛盾、这些突出的矛盾,找寻造成这些矛盾的体制性根源,然后确定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革。

线索二:第二个线索就是归类,按照体制领域,比如说财政、金融、国企、市场等等,把从问题导向找出来的改革项目,按照体制的领域进行归类,然后再最后进行梳理,开列出清单以后进行梳理,制定出下一阶段改革的总体方案。

以下为吴敬琏教授演讲实录:

既然是高朋满座,我们就把这次讲座做得轻松一点,大家朋友们坐在一起,来议论一下当前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今天要议论的问题叫做“怎样重启改革”。

刚才主持人已经说了,“改革”问题好像是十八大以来众所关心问题中的重中之重,我就想今天用一个钟头的时间跟大家交换一些我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主要是讲两点。

第一点:十八大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是十八大作出的决定,我觉得十八大做了很多重要决定,这是十八大决定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从我的观点看,因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对于改革是不是应该继续推进?还是应该转变方向?在7、8年甚至10年的时间当中,社会上产生了不同的议论,方向似乎发生了一些动摇。因此认识上的不一致,让改革的步伐就慢下来了,十八大的决定意味着我们要沿着七十年代末期这一条路线重新地向前推进。所以我想第一个问题是讲一讲十八大的这个决定,它的意义是什么?它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第二点:十八大既然做了这个决定,我们眼前应该做什么?

先说第一个问题,十八大开了以后,社会上有很多议论,媒体上对于十八大的意义也做了大量的解读,这些解读并不完全一致。比如说,有的认为十八大最重要的决定就是提出了一个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要翻一番,这样一个宏伟目标是最重要的。也有的说十八大最重要的是提出了四化合一的要求,要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以前没有提过的,特别是其中的城镇化问题是新提出来的。还有的从社会、思想、文化方面着眼,十八大的中央委员会报告里面讲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里面涉及到一些过去争论过的问题,比如说自由、民主等等是不是属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这次都包容在里面了,所以是非常重要。

在我看来这些当然都很重要,可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十八大作出了一个决断,这个决断就是要坚持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路线,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这是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非常重大的决定、非常重大的选择,这一件事情是重中之重,前面讲的那些当然都很重要,但是这个确实是决定我们这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一个大事儿。

就需要我们回忆一下,十八大开会以前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一些不同思想、不同方针的争论背景,也就是说十八大作出这个决定,它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我们在座的有的年纪比较大应该会比较熟悉,也有一些同学比较年轻,不一定能够很清楚地知道在最近三十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特别是在十八大前十年,又有些什么变化、有些什么样的分歧。

实际上我刚才说十八大这个决定的重要性,完全是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因为在十八大前,实际上是在整个社会里面、在党的内部发生了很激烈的辩论。我们知道在七十年代末期,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对着是一个支离破碎的社会,一个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在那个时候逐渐就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要通过改革开放来寻找一个救国救民的道路。

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在1984年的12届三中全会上,确定了中国要朝向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方向进行改革,这个方向是逐渐明确的,到了1992年的十四次代表大会,就确定了中国的改革目标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目标就更加明确了。以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开放,在整个二十世纪进行了很多的工作,到了二十世纪末期就宣布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框架,也就是说大体上实现了从过去的计划经济或者说叫命令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把市场经济的初步框架建立起来了。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市场经济的改革,就促成了中国经济这三十年的高速度增长,到了2010年中国不管是GDP还是在进出口贸易总量,都分别超越了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二。

但是我们在二十世纪末期建立起来的体制,它仍然存在很多缺陷,我们的市场经济改革并没有取得完全的成功,我们的经济体系里面还留存了很多过去旧体制的遗产,旧体制是计划经济,实际上中国除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多少有一点儿计划,以后就没有真正地通过计算编制出一个计划来执行,通常都留了很大的缺口,所以严格地说它不是经典意义上的计划经济。但是计划经济有一个特点它是一直保持的,就是用行政命令来配置资源,所以更准确地说我们把它叫做命令经济。

命令经济的主要特点是政府用行政命令配置资源,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产品,给谁?原材料、投资从哪里来,都是用行政命令决定。而市场经济的特点是资源的配置基本上由市场价格来进行配置,而且市场的体制也形成了兼容性的激励机制,就是鼓励那些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通过给他们更高的报酬鼓励他们为社会作出各种各样的贡献。

所以虽然我们在一些重要的交易活动上都是通过市场来进行了,但是在资源配置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力量就是原来命令经济中的政府力量仍然起着很大的作用。因为旧体制的遗产仍然严重存在,我们经济发展中,政府工作报告经常提到的改革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这个问题就变得越来越严重,另外社会矛盾趋于激化。以后我们上中国经济课的时候,会详细地分析,但是总体来说是有两个问题困扰着我们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协调。

问题一:经济发展方式或者说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举步维艰。经济的增长有不同的模式。我们过去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大量地投入资源,它的货币表现就是用投资来支持增长。这样一种增长方式我们通常把它叫做粗放的增长方式,或者说叫做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这种方式带来很多弊病,是不可持续的。所以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想要改变这种状况。特别是在九五计划,1995年制订的,从1996到2000年的九五计划,正式决定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个经济增长方式就是从靠投资实现增长转变到集约的增长方式,它的主要特点就是靠效率的提高来实现经济增长。

但是从九五计划我们就知道得很清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靠经济体制的转变才能够实现,所以当时提出的口号叫做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一个根本转变就是从粗放的增长方式转变到集约的增长方式,另外一个转变就是要从计划经济转变到市场经济,后一个转变是前一个转变的关键。

在九五计划期间,这两个转变都作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并没有能够完全转变过来,它会发生一些什么问题呢?首先就是资源会变得越来越短缺,因为你大量耗费能源,资源就变得越来越匮乏,第二个问题就是因为大量耗费资源,生产活动一方面会创造新的价值,另一方面它一定会对环境造成某些破坏。靠这个粗放的增长方式,它就会使得对环境的损害无法自愈,无法自己调节,无法补偿。于是环境就被破坏了,生态的损害就会积累起来,到一定程度我们的大气就变成北京这个样子。还有更深入的问题,这种粗放的增长方式,因为是靠投资实现增长,所以说投资在GDP当中的比重就不断地提高,而消费的比重在下降,这样就造成了大众不能够分享我们经济增长得来的好处。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缓慢,进而言之造成收入分配上的差距拉大等等这样一些事情。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