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钱多了,对于行业未必是好事。创业工场创始人麦刚认为,搞不好就会浪费资源,重复投资,尤其是在TMT领域,对于初创公司来说,资本也会加剧它们之间的竞争。
资金扎堆天使期
当前的中国天使投资,正呈“一窝蜂”现象。行业里流行“PEVC化、VC天使化、天使孵化器化”这种说法,股权投资产业链呈现前移的特征。最近的案例便是:同创伟业成立中早期创业投资基金、浙商创投成立“浙商天使会”。
除此之外,一些以天使投资为名的个人或机构迅速规模化。典型的代表是1985年出生的苏禹烈,从不足百万元起步,资本规模每年增加十倍。作为青阳天使投资创始合伙人的他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像徐小平、周哲这类天使投资人也是我的LP,今年基金规模会上亿。”
天使投资机构化运营的背后反映的是各路资金在寻求出路。天使投资被认为是可以赚大钱的,资金流入非常快。天使投资人周哲认为,天使投资重点在投资,这是获取回报的第一要务。“一些有钱无闲或不太懂的人,就会考虑把钱交给无钱有闲的人管理。”
天使投资机构化有其必然性。泰山天使投资总监刘明豫认为,以机构的方式聚合可带动更多的人来做天使,这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一大利好。天使期的案子很多,可以培育好苗子。相比个人“撒种”的方式,机构能群策群力,可以投更多的项目,投出好项目的概率也增高了。
持这种观点的天使投资人不在少数。不过,长期来看,机构化天使是否能成功和持续还有待时间的验证。
麦刚则认为,目前很多天使是以孵化器模式在运作。据他的经验,成功的概率并不大,大家对纯的互联网项目过于乐观。“相对天使机构化,我有一个天使散户化的概念,就是说现在做的人太多,偶尔投一两个项目的人,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天使,而真正的天使投资是少数人的行为。”麦刚说。
天使投资扎堆,尤其在TMT和移动互联网领域,会造成创业者的项目高度竞争。业内人士认为,要解决这种不理性的竞争,天使投资人应该多交流多合作,发现好的项目要分享,共同投资,这种合作被薛蛮子称为“松散型”组织。
创业者应摸清天使“个性”
作为早期投资,天使投资人选择很多,但由于早期项目很多还停留在商业计划书阶段,因此考验的是天使投资人的眼光如何,能否从一堆沙子里找出发光的金子。
记者采访中发现,天使投资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本领,个性化应该是天使投资生存的不二法则。因此,这也启发创业者,在找天使时要“对味”。
比如,薛蛮子比较喜欢有过创业经验的创业者,行业赚钱即可;查立喜欢手把手和新手创业者共同打造新项目;麦刚喜欢“鼠标+水泥”这类用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项目;周哲则喜欢有产品的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项目。
作为机构的代表,泰山天使采取聚焦和精品策略,专注互联网消费和移动互联网领域,以质取胜,一年也就5到7个项目,并且投资后还要花大量时间帮助创业企业成长。
苏禹烈采取“人有我转”的差异化策略,目前不仅做天使,也会自己创业,也有必帮咖啡这样的孵化器,集中关注与生活方式相关的领域。
虽然这些知名的“天使”都各有偏好,但他们一致的口味是:喜欢讲诚信、有经验、有激情和高情商的创业者,同时要求创业者具有判断力、学习力和执行力。
查立偏爱创业新手
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天使投资人,他自己创过业,也遇到过创业团队出现分歧、与后续投资人风格不同等种种足以“致命”的难题。“创业者难免犯错误,但必须防止犯致命的错误。”这就是著名的天使投资人查立,他从中总结出了一系列经验。
偏爱创业新手
很多人能把“喜马拉雅熊”与查立对上号,是在他的《给你一个亿,你能干什么?》著作出来之后。之前,他以“喜马拉雅熊”的笔名发表许多博客,畅谈创业、创新、创投方面的观点,反响巨大。
查立是起点创业投资基金和乾龙创投合伙基金的创始合伙人,也是一个多次成功创业后蜕变成的天使投资人。
查立说,做VC必须先交学费。他在管理这两只基金之前,有过丰富的天使投资经验,也交过不少的学费。“我们一直在做早期投资、种子投资,很理解早期投资和创业者,也摸索出一套比较有效的办法。”查立说,在天使投资阶段,创业团队的筛选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早期的股权投资,就是投人。他喜欢刚毕业的或工作不久的创业新手,因为要创造奇迹,就要勇于突破常规,投资年轻人,所谓无知者无畏吧。
“创业新手如同一张白纸可以精心绘制。”查立表示,通过对他们的把关和引导,可以使早期的创业者迅速走上正确的道路。他举了一个反面例子:有一家他们投资的企业,经过了一年多的产品打磨,拿到一笔上千万美元的跟进投资。而这家VC一进入,便打乱了此前企业的运作模式和节奏,放任创业者自由发展,结果两年多过去了,这家公司开发了一堆新技术,销售却没有跟进一步,以致公司的价值也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这位创始人是技术出身,原本计划引进这笔资金是做市场的,但新的投资人完全放任创业者去瞎碰。”针对这种情况,查立表示,只能寄希望于创业者的醒悟,使这家公司调整策略,作出正确决定。
规章前置
查立对于充当创业者教练乐此不疲,他说早期的创业投资人必须和创业团队建立血肉联系,相互信任。他不喜欢以投资人的身份自居,更愿意将自己定位为创业团队的一部分。
对于与创业团队可能出现的问题,查立总是相信要和创业者一起去找到解决的方案。例如,有些夫妻创业企业,因为创始人发生离婚事件而引发致命性的危机,对于这类问题,投资人应该在前期的尽职调查中就发现潜在的风险而加以防范。
“开诚布公的沟通可以有效解决很多问题,而原则是一切都要有益于公司,公司的利益至上。”查立总结道。他在不久前也遇到一个案例:两位共同创始人,而一位却在创业一年之后热情锐减,对项目前景产生了深度怀疑。针对这种情况,查立便在董事会上给了这位创始人三种选择:
第一,继续作为创始人待在公司里,但务必调整自己的状态;第二,留在公司,到部门里去做普通员工;第三,选择离开。这位创始人最后选择了离开。
当然,他的期权要留下一大部分给后面进来的高管。“虽然他心里有点不爽,但问题还是很顺利地得以解决,因为我们把所有的问题摊在桌上直截了当谈明,没什么可以遮遮掩掩的,另外我们事前对创始人的责任也有约定。”查立说。
要谨防不良“天使”
市场上有一些打着投资人旗号,实则骗取其他公司情报的假天使也不时有见。虽然阅人无数,但查立投资过的一家公司也遭遇了这样的事情。
查立告诉记者:“有一位行业内的资深人士,借着‘尽职调查’名义,大肆刺探我所投资的一家企业的客户情况和报价细节,当他们获得了想得到的信息之后,最后决定不投了。但是,随后却自己成立了做同样业务的公司,而且一下子招进两三百员工,并且直接来抢这家公司的客户。”这类恶性事件对于创业公司士气打击很大,但是优秀的企业会通过不断创新而继续走在市场的前沿,不必惧怕山寨和拷贝。
对于创业者来说,如何判断天使的真假,其实并没有什么程式可以套用,最终还是需要创业者具有高度的情商来做出正确判断。
薛蛮子: 不投刚毕业的创业者
作为著名天使投资人,薛蛮子非常乐意分享。在他看来,只有让创业者更了解天使投资,更多人参与天使投资才能培育出更多的“种子选手”企业。为此,在他和徐小平等天使投资人的推动下,成立了天使会,发挥平台作用做一些科普工作,推动创新与创业。
在天使潮的背景下,就如何挑选创业者等相关问题,薛蛮子接受了《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
《中国经营报》:像你这样做了多年天使投资的人物近两年才热起来,同时天使投资机构化趋势明显。这对于中国天使投资和创业会带来哪些影响?
薛蛮子:越来越多的人做天使对于创业者肯定是好事情。事实上,过去大量资本进入PE,拼的是关系,挤独木桥。现在一些人转向更广阔的天使阶段,这是比较理智的。
至于天使机构化的问题,要看你怎么看。在硅谷,一些上市公司的高管也会每个月聚在一起交流分享,这种机构一般是虚拟的。天使从本意来讲还是个人行为,行业有“4F”?主Founder(创始人)、Family(家庭)、Friends(朋友)、Fools(傻瓜)?著之说,也就是说只投熟悉的人或信任的人。其实真格基金更多的是体现了徐小平的个人行为,机构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抱团的行为。
《中国经营报》:目前创新工场这类孵化器明显增多了,你怎么看这类天使投资?
薛蛮子:李开复老师主导的创新工场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他熟悉全球互联网的趋势,并且在这些领域人脉资源丰富,并且对行业进行研究,能发现一些在国外已有而国内还没有的项目,并且能聚集一批年轻人,他的成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复制的。
《中国经营报》:作为中国知名的天使投资人,你关注的领域有哪些?
薛蛮子:行业没有限制,中国一些传统行业也有机会,比如矿山、石油、太阳能、教育、医疗、IT和互联网行业都有涉及。当然对于一些不太擅长的领域也会找行家帮着看,或者是几个哥们一块儿都放点钱。关键的是这个行业是我看好的,比如针对苹果和安卓系统做培训的公司,这两家都有投。
《中国经营报》:一些天使投资人喜欢占大股,每笔投资也不同,你是怎么估值的?
薛蛮子:我没有什么定论,从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都有投。但有一个原则就是不控股,一般只占10%~30%的股份。要让创业者赚大钱,投资人赚小钱。我看到一个案例,行业天使进来之后占了51%,然后第二年就把创业者赶走了,最后这家已有9家连锁店的公司没撑过一年就关门了。这种控制的运作模式确实有一些问题,不信任就不要投。其实,天使投资最重要的不仅是钱,而是带来的人脉、给创业者背书、在业务规划和战略方面的帮助等。
《中国经营报》:天使投资就是投人,你是怎么找到信任的创业者?
薛蛮子:与其谈概念和模式,不如看团队。有几个关键词,如诚信、智商、情商和经验。如果不诚信有能力也不会投;智商是判断力,有判断力还要能听得进别人意见;情商就是能不能洞悉市场需求、管理好员工和处理好人际关系;喜欢有经验的创业者,刚毕业的创业者不会投。
《中国经营报》:听到一些案例,创业者与天使投资人关系搞得很僵,最后创业者还出局了。如何防范这类风险?你有无失败案例?
薛蛮子:失败案子当然有,但不是创业者不诚信的问题,而是行业和方向的问题。信任创业者很重要,并不是一味的盲目信任。比如创业者有品质问题,拿天使的钱做其他的事情等就应该离开。谈到防范,其实很难的,合同约束也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关键是相互沟通。
“天使”的不同面目
在中国,任何新兴行业进入平稳发展之前,总要经历一场狂风暴雨,天使投资也不例外。而当下,天使投资领域正处于山雨欲来的状态。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创立近三年,天使投资从小众变成了大众,孵化器、个人天使、机构天使纷纷出现。有资深天使投资人表示,天使投资行业正进入不理智阶段。
当然,天使投资的繁荣,受益方是创业者。事实上,这么多钱冲到天使阶段来撒钱,这是过去没有的事。
这对投资人和创业者提出了挑战,拿什么赌明天?
天使投资进入之后,对创业公司影响或正面还是负面,这得看选择什么样的天使人。在这方面,天使投资人与创业者不欢而散或者对创业公司带来负面影响的案例也不少见。资深天使投资人查立认为,创业者自己可以搞定资金的话,没有必要非得拿天使投资人的钱。
如果一定要找天使投资,分清天使投资的类型显得尤其重要。从对创业者的影响力而言,有四类天使:个人玩票性质天使投资、行业领袖个人天使、机构天使和控制型天使。
这四类对创业者的影响各不一样。玩票性质的天使投资往往可遇不可求,这类投资人不太在意这笔投资能否有收获,只是作为一种尝试,这类天使投资人对于公司的贡献主要是钱,在其他方面不见得会有什么建树,往往能很好地发挥创业者的能动性。成败关键在创业者个人,这类适合只缺钱,但技术、团队、资源比较齐备的创业者。
行业领袖型的个人天使,他们是真正的天使投资人,要获得这类天使的青睐,创业者必须得有点“招儿”,或技术或创新或个人品质。这类投资人眼光独到,阅人无数,他们往往只在自己熟悉的圈子投资,会给创业者带来很多资源和给予指导,并且对创业者迅速打开行业圈子会有很大帮助。不过,这类天使在中国寥寥可数,并不多。
第三类是机构型天使,由于这类机构化运作天使投出去的不是自己的钱,它们要求回报意愿比较强烈。尤其在当下,更倾向于做出一两个“短平快”项目打出知名度。他们对项目会精挑细选,同时也会“指手划脚”。他们对创业者也会提供诸多帮助,甚至帮助引进A轮投资者。但对创业者来说,引进这类天使的风险在于:可能会被拔苗助长,有时候会打乱创业公司发展和融资的节奏。
而控制型的天使,不仅指股权上占主导,也包括在事权上占主导。它们要求对于新创公司有主导权,创业者在获得投资后,反而会沦落为职业经理人甚至会在公司起色之后被迫离开,而这正是创业者最应该避开的天使投资人。
无论选择哪种天使,创业者都处于弱势地位。不过,一些原则必须坚守。比如,公司的控制权不能旁落,天使投资占股不能超过30%等。同时,也要防止一些假天使忽悠,以投资的名义骗取创意或商业秘密等。